党史百年·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深刻的社会危机,中国的出路何在?中国社会的各阶级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

晚清时,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企图在维护中国腐朽的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和伦理原则的前提下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而这两者是不相容的。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851年洪秀全等发动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即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农民战争的高峰。1898—1900年兴起的义和团运动,是一场震撼中国大地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他们英勇的斗争给予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以有力的打击。但是,农民作为小生产者,并不代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可能找到中国实现独立和富强的正确道路。他们的斗争不能不以失败而告结束。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发展起来。与此相适应,中国产生了一批主张进行资产阶级式的改良、革新的人物。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运动,史称戊戌变法。维新派主张仿效西法,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让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实施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以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他们的力量太小。他们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企图推行自上而下的渐进的改良。当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皇帝被幽囚,维新运动瞬间夭折。这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靠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地进行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正是由于看清了改良的道路走不通,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者。1894年,孙中山曾写过《上李鸿章书》,主张“仿行西法,以筹自强”,并希望李鸿章能“玉成其志”,然未有结果。他后来讲过,自己原本是赞助那种“欲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行新政”的运动的,只是由于在实践中不断碰壁,方知“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这是当时许多先进分子包括黄兴、章太炎、陈天华等人共的思想经历。

{xunruicms_img_title}

★ 孙中山

孙中山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小团体兴中会的时候,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他在1905年发起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比较完整地提出了以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并且努力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纲领。这个纲领就是同盟会的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孙中山又把它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这场革命的直接任务是推翻清朝政府,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统治;由于这个政府已经是帝国主义列强用来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它实际上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

在孙中山领导和影响下,1911年10月神州大地爆发了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它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同盟会领导。这个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首先,它推翻了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给予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从此中国的反动阶级就乱了阵脚,再也不可能建立起稳定的统治秩序了。其次,它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主精神的普遍高涨,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任何复辟帝制的企图都不能不由于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而归于破产。再次,它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樊篱,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新闻出版事业、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它还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一次大的解放。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鼓舞和激励着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而奋斗。总之,它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xunruicms_img_title}

★ 武昌起义军攻破清廷湖广总督衙门。

但是,辛亥革命也有明显的局限:第一,它没有提出一个明确而完整的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纲领;第二,它没有比较广泛地发动并依靠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和其他下层劳动群众;第三,它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原因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太微弱,并且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难以完全割断的联系,而同广大的下层劳动群众则严重地脱离。这使得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勇气也没有力量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行到底。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北洋军阀的首领袁世凯所窃取。初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

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1939年5月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4页。)在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下,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愈陷愈深了。

辛亥革命的失败,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个教训实在是太惨痛也太深刻了。它使得一些立志为中国的独立和富强而斗争的先进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正是这种怀疑,推动着他们去探索挽救中国危亡的新的途径。许多参加过辛亥革命或受辛亥革命影响很大的人,后来成为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战士,参与创建或陆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而包括孙中山在内的一些人则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诚的朋友,这些都不是偶然的。林伯渠在回顾自己的思想历程时说:“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的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