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歇的急救人

7月22日上午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和漳县交界处发生6.6级地震。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作为全省医疗救援队伍中的突击队,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从中心领导、科室负责人及每一名职工,不等不靠,立即行动,集结人员,检查车辆、补给药品器材……因为他们永远铭记: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反应迅速 开赴灾区

8时30分,由2辆车救护车和4名救援人员组成的第一支医疗急救队随省卫生厅工作组出发了,13时30分到达灾区,一路跋山涉水,一路余震不断,一路飞石坠落,为了让山上的村民能早一些得到救治,救援队不畏艰险,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到达了梅川、蒲麻等5个乡镇受灾严重的部分村庄,查看村名受伤情况,对一些轻伤者现场进行了处置,重伤者协调指挥转至岷县医院救治,同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中心,保证后面的医疗队做好救援的充分准备。11时30分,由4辆救护车和10名救援队员组成的第2支救援队出发,接着第3支救援队出发、第4支救援队出发……期间,中心先后组织招标采购医疗急救器械3次,中心领导带领有关人员连夜送往灾区,并对医务人员进行了现场培训指导。

25日,灾区迎来了一场大雨,早晨6时整,由10辆救护车和22名救援人员组成的第六支救援队再从兰州出发,途经会川分水岭,海拔2981米,坡长弯多,又遭遇暴雨和大雾,道路湿滑,视线不清;救援队一刻未停,车队队长廖明元在第一辆车上用对讲机随时报告前方道路情况,提醒后面车辆保持车距和行车注意事项。历经5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救援队于11时30分到达岷县人民医院。

截止29日,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共派出6支救援队,急救车辆40台次,人员86人次,所有救援队员平均往返灾区3次以上,转往兰州和定西伤员共38人,从乡镇转往县医院8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5岁半,均在第一时间安全送达指定医院,无一发生意外。目前,还有郭峰、薛明2名救援人员带1辆救护车在岷县受灾严重的各乡村巡诊,确保需要转运的患者能够及时送至各个医院救治。

亲情服务 温暖他人

“安全、高效、快捷、规范”是急救人的工作理念,“一切为了患者”是急救人的服务宗旨。在这次地震灾难中,受伤的大部分是农村的老人和小孩,他们有的不但失去心中幸福美好的家园,还有的伤者失去了亲人,他们忘记了身体的创伤,失去亲人的痛永远留在心间……在转运的过程中,由于伤员伤势都比较严重,不能随意活动,在启程之前,救援队首先对患者创伤部位进行了负压固定,在转运途中对患者全程进行了心电监护和液体通道维持,同时进行心理疏导,保持车辆平稳行驶,避免二次创伤,将伤员病痛减少到最低。

患者马某,女性,65岁,腰椎骨折伴有头颅外伤,在转运的过程中,随车医生刘钰始终陪伴在患者及期家属身边,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症,给家属分析患者的伤情,讲解在护理和康复过程的注意事项,让他们了解各级党和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的积极作为,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

患者邱贤芳,女性,17岁,腰椎压缩性骨折,随车医生张帝琰一路精心护理,到医院后,其爸爸晚上23时给张帝琰发来短信:谢谢你们一路护送,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们在这里代表被你们急救中心同志们所转运的伤员谢谢你们,在灾难面前我们感觉到那么无助和恐慌,而你们不辞辛劳,辗转千里,带着家人的牵挂和嘱托,你们令人尊敬,有你们的帮助,我们感觉遇到了亲人一样,其实你们就是亲人。我祝愿好人一生平安,夫妻恩爱,闺女健康漂亮……

无私奉献 连续作战

有一种职业是平凡的,有一种救助是伟大的,有一种责任是神圣的,有一种爱是无私的。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急救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和使命,把大爱播洒灾区。灾情发生的那一刻,所有急救人就作好奔赴一线的准备,值夜班的同志没有回家就直接到单位,在家休息同志没有来得及跟家里人告别就赶往单位,有的在赴灾区的路上才电话报告家人去救灾,电话中传来的是嘱咐,是祝愿。这一走,大多数人都3天没有再进家门。地震当天赴岷县的两支救援队,由于伤者病情不稳定,不宜长途转运,两支救援队共14人在岷县医院门口大街上度过了地震的第一个夜晚,饿了吃点干大饼,困了在车上稍作休息,后半夜冷在地上跺脚,随时准备出发,没有任何怨言。

急救车驾驶员蔡俊杰是23日出长途车从西安返回兰州,直接奔赴救灾第一线,他已经10天没有回家了,7月25日是女儿3岁的生日,他在西安答应为宝贝女儿回来买最大的蛋糕。25日晚18时05分,蔡俊杰拉着伤员走在回兰州的路上,女儿来电话:“爸爸,妈妈已经给我买了很漂亮的蛋糕,你啥时回来?”“宝贝,爸爸在外面有任务,今晚可能赶不回来了,你和妈妈先吃,给爸爸留一块蛋糕……”蔡俊杰的电话在不知不觉中挂断了,泪水从这个七尺男儿的眼眶悄悄的流了下来,他长出一口气:“女儿在刚学说话的时候别人一问爸爸呢,她就找妈妈的手机,说是电话爸爸;媳妇说,你就是我梦中的老公,不知道啥时回来,也不知道啥时出门,一切都在梦中……”